4月23日下午,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陈东升教授应邀在我院分享题为《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的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的专题讲座。创新转化平台学科带头人以及主要负责人,临床检测中心主要负责人出席活动,在院职工和研究生等30余人参加。
陈东升教授长期专注于单细胞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单细胞多组学数据库和在线分析工具,构建了多个物种的细胞图谱,并揭示进化保守的基因模块和细胞互作机制。通过多组学技术解析了肿瘤、感染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调控机制与治疗靶点。课题组致力于基于单细胞测序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探索重大疾病的共性机制与靶点。
陈教授首先梳理了单细胞技术体系的核心发展脉络,并详细介绍了由其领衔研发的单细胞数据库与在线分析工具——SPEED。该数据库整合了演化、发育以及疾病等多种数据集,汇聚了不同物种、多组织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海量单细胞测序数据。该工具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还配套了可视化、交互式的智能分析,极大提升了数据挖掘与分析效率。接着,陈教授以项目Brain Storm为核心案例,从数据、工具、场景、发现及意义五个维度,展示了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中的创新实践。研究成果方面,陈教授与其团队成功分离出神经元、小胶质细胞等8种关键细胞类型,并通过数据挖掘,从退化发育及疾病等角度,揭示疾病共性规律,锁定潜在治疗靶点。
此外,陈教授还介绍了其团队自主研发的两大数据库:泛肿瘤数据库SCAR整合了21类肿瘤组织样本与多组学数据,覆盖390种肿瘤亚型,通过解析细胞与空间异质性,为肿瘤微环境研究和药靶筛选提供重要支撑。另一神经系统数据库SCAN依托20余个功能模块,整合900多个物种、100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数据,通过构建疾病分子指纹图谱,精准识别疾病特异性信号通路和生物标志物,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研发开辟新路径。
互动交流环节中,陈教授与参会者展开热烈探讨,钱俊博士围绕“数据模拟基因敲除和扰动效果的机制与实践意义”提问;何军教授立足临床需求,与陈教授探讨如何精准匹配数据库工具所需信息;陈成博士提出了单细胞空间转录组测序应用于骨骼肌衰老图谱构建的可能。陈教授结合研究实践与技术发展趋势,细致解答疑问,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转化平台学科带头人何军教授在总结中高度赞誉陈教授学术成果,并期待未来陈教授能与我院创新转化平台、临床检测中心及相关学科在单细胞功能基因组学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此次讲座为我院科研与临床人员对单细胞测序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研究注入新动能,助力产学研融合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