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呼吸重症难题,共促学术交流发展——“呼吸新视界”专家交流会第二期活动顺利举办
来源:王兰 发布时间:2025-04-30 13:39:53 浏览次数:34

4月19日,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顺利举办“呼吸新视界”专家交流会(第二期)。本次活动聚焦呼吸领域重症领域与临床难题,特别邀请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知名专家张蔷主任医师以及江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殷利鑫医师。

苏大附四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蒋军红主任为活动致辞。她指出,在医学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学术交流是推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进步的重要动力,每一次的经验分享、每一场观点的碰撞,都可能成为攻克医学难题的关键契机。而不断修炼内功则是医护人员提升专业素养、更好服务患者的关键所在。希望大家能在交流中汲取知识,在思考中提升自我,为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由苏大附四院张洁医师带来一例极具临床指导价值的“气管切开困难脱机”病例分享。患者因咳嗽咳痰伴气促在外院被确诊为重症肺炎、ARDS等多种复杂病症,曾经历了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治疗达2个月,但治疗效果不佳。苏大附四院借助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力量,多维度深入剖析脱机困难的原因,最终发现患者有周围神经病变和COPD/VAP等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针对性治疗:调整抗感染方案、运用丙球和甲强龙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开展康复锻炼以及实施渐进性脱机锻炼等措施。最终,患者病情好转出院。这一病例充分体现了多系统交互作用在临床决策中的复杂性,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张蔷主任在呼吸医学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她结合ICU重症肺炎规范诊疗手册,围绕“SCAP规范诊治”进行分享,从诊疗思路与流程出发,对具有进展为SCAP高危因素的患者特征进行“精准画像”。同时,她对SCAP的诊断标准和严重程度评估方法进行了深入解读,表示要综合多种评分系统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在病原学诊断这一关键环节,张蔷主任介绍了显微镜检、培养法、抗原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多种方法的应用时机和意义。此外,张蔷主任还分享了经验性抗感染策略,根据患者免疫状态、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同时详细讲解了抗炎及免疫调节治疗的适用人群、用法用量等重要内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苏大附四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兰主任医师主持讨论环节,各位学员围绕气管切开困难脱机和SCAP规范诊治中的难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积极分享自己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案例和经验,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不同的观点在这里碰撞,新的思路不断涌现。通过交流,大家拓宽了临床思维,加深了对相关疾病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升了应对复杂病症的能力。

殷利鑫医师深耕跨领域人工智能研究,聚焦当下医学与科技融合的热点——人工智能,为本次活动注入了创新活力。他指出,在AI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传统学习方式正面临变革。我们应从单纯的知识记忆转变为对知识查询及运用方法的掌握,构建全新的学习理念。他表示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在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大量医疗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AI能够发现潜在的疾病模式、风险因素以及治疗效果的关联因素,借助AI数据分析,可以预测某种疾病在特定人群中的发病概率,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呼吸新视界”专家交流会(第二期)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涵盖了临床病例分享、疾病规范诊治、前沿技术应用等多个重要层面。通过专家们的倾囊相授和大家的积极参与,为呼吸领域的医护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对提升我院呼吸疾病的诊疗水平、促进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继续秉持学术创新精神,每月定期举办更多此类高质量活动,为守护患者的呼吸健康不懈努力,推动呼吸医学领域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