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口腔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下颌精确定位矫治技术。口面系统是人体中的一种复杂系统,生理功能有咀嚼、吞咽、呼吸、语言、表情等,口面系统各部分是动态的、综合的系统,行使功能时,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图1)。口面系统中的某一部分失调,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平衡。其中咬合是口颌系统行使咀嚼功能的基础,患者长期咬合的不平衡会导致咬合关系的紊乱。
(图1口面系统行使功能需平衡协调,颈前及颈后肌肉链,可影响下颌的位置。)
口腔科接诊了一位下颌偏斜后移,前牙开合、咬合困难的患者,这位患者曾经在外院为了美观做过正畸矫治治疗将牙齿排齐,但未建立稳定协调的咬合关系,长期存在咬合干扰,导致髁突吸收、颞下颌关节紊乱,最终发生下颌偏移。我院口腔科主任、姑苏卫生A类特聘人才张卫兵教授团队给患者数字化下颌运动分析系统检查,患者的病根出在长期的咬合不平衡和右侧髁突吸收。结合三维影像资料,考虑需要给患者寻找一个新的下颌位置,改变髁突在颞下颌关节腔内现有的位置。计划利用电子面弓确定正中关系位,医生为其制作一只戴在上颌的调位咬合板,预计半年后,她的下颌就有望保持到新的正确位置。如果进展顺利,患者开口型首先会有改善,颞下颌关节也没有进行性变化,半年后便可开始矫正,重建生理咬合。
“如何确立稳定协调的下颌位置,并建立良好的咬合”是口腔治疗的难点,必须采取严格和可重复的客观标准,以获取可以记录的资料。张卫兵教授团队采用下颌运动测量分析系统,利用超声波脉冲测量技术,记录下颌运动所有的常用数据;配合口内扫描仪和颞下颌关节核磁共振引导,进行数字化咬合诊断分析;评价由肌肉所确定的下颌位置,检查颞下颌关节的功能或功能障碍,评价唇颊及舌的功能状态。模拟患者真实下颌运动轨迹,可快速准确寻找到正中关系位(图2)。
(图2下颌的精确定位数字化运动测量分析)
正畸过程中患者的功能状态分析和下颌的精确定位,在病因学以及评估不同矫治器的有效性和副作用都非常重要。数字化下颌运动分析系统的引进标志着我院口腔科在口腔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上又迈进了夯实的一步。目前,口腔科已经将电子面弓,口腔扫描等数字化设备应用于临床。未来我院口腔科还将引进更多数字化设备,以提升诊断治疗的精准性,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