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明教授:罕见的颗粒细胞瘤,如何明确是否远期复发?
来源:妇产科 发布时间:2021-08-09 14:31:42 浏览次数:4859

  【编者按】卵巢颗粒细胞瘤(GCT)起源于卵巢颗粒细胞,占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70%,占卵巢恶性肿瘤的3%~7%。由于GCT特殊的激素活性产生的内分泌相关症状,使疾病易在早期被发现。育龄期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如月经过多、月经间期出血、继发性闭经,绝经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GCT的自然病程较长,治疗以手术为主,短期预后较好,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90%,但其复发率也较高,是妇科肿瘤中最经典的远期复发肿瘤。


  2021年7月17日,“独墅医帜”妇科微创高峰论坛暨苏州市妇科微创技术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在苏州召开,大会主席、苏州市独墅湖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妇产科主任张跃明教授在会中分享了1例远期复发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病例。会议间隙,妇产科在线就复发性颗粒细胞瘤诊治的相关问题采访到张跃明教授,希望在该疾病的诊治方面,能予以广大妇产科同道一定的启发。

  借助区域优势,促进妇产科建设发展

  苏州市独墅湖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是苏州工业园区首家现代化公立三级医院,也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该院妇产科于2016年正式建制成立,科室立足园区,服务苏州,辐射周边城市。张跃明教授表示,作为一家新建医院的妇产科,独墅湖医院妇产科的专家团队是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调任过来的,在医资力量方面有着坚实的基础。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高起点,独墅湖医院妇产科希望利用经济强的区域优势,将妇产科打造为医院的优势学科。

  “独墅医帜”妇科微创高峰论坛暨苏州市妇科微创技术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是苏州市独墅湖医院妇产科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大型学术会议。张跃明教授表示,会议特别设置了科室参观环节,希望通过学术会议的平台能使更多的妇产科同道了解苏州市独墅湖医院和医院妇产科。此外,会议的举办还旨在进一步提升当地妇产科医生的诊疗水平,通过学术交流来促进整个苏州各级医院妇产科的建设和发展。

  手术是复发颗粒细胞瘤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具有恶性潜能(即能够转移)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其分为成年型和幼年型两个亚型,也就是GTC和ATC。张跃明教授在此次会议中分享的病例为一例复发性颗粒细胞瘤。该患者曾于2013年接受过规范的肿瘤分期手术。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初始治疗中,分期手术是决定预后及指导术后治疗的重要因素。

  张跃明教授表示,该患者为卵巢颗粒细胞瘤术后8年复发。患者初次来医院就诊时,其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包括肿瘤标志物结果,均并不能明确提示复发。结合各项辅助检查和术前评估,患者被初步诊断为卵巢囊性包块,不完全排除卵巢颗粒细胞瘤远期复发的可能。由于患者初始治疗时已经接受过肿瘤分期手术,如仅以明确诊断的目的进行开腹探查术会对患者带来较大创伤。为避免不必要的创伤,经过一番讨论后,张跃明教授团队决定以微创的腹腔镜探查术来明确诊断。根据术中病理活检结果,该患者确诊为卵巢颗粒细胞瘤复发。

  众所周知,卵巢颗粒细胞瘤有远期复发的特点,而临床中卵巢颗粒细胞瘤及其复发病例均较为少见。张跃明教授认为,对于这种少见、低度恶性肿瘤,在肿瘤性质不明、既往有卵巢肿瘤病史的情况下,并且高度怀疑是复发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时,诊断需格外注意诊断工具的选择,避免贸然进行穿刺活检导致潜在的肿瘤播散风险。张教授指出,对于卵巢颗粒细胞瘤,腹腔镜手术兼具诊断和治疗的作用。以该病例的患者为例,腹腔镜探查使患者的疾病情况得以明确诊断,医生也能够于术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需要长期随访

  卵巢颗粒细胞瘤通常产生雌激素,75%的病例与假性性早熟有关,25%~50%的中老年女性病例与子宫内膜增生有关,5%与子宫内膜癌有关。虽然该类肿瘤多有性激素刺激的症状,但每一种性索间质肿瘤的诊断完全是根据肿瘤的病理形态,而不以临床内分泌功能及肿瘤所分泌的特殊激素来决定。

  虽然卵巢颗粒细胞瘤是可以分泌雌激素的肿瘤,但临床中一些患者并没有雌激素增高的表现。卵巢癌颗粒细胞瘤目前也没有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因而在初始治疗后的随访中应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随访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发现有持续存在的病灶,或者可疑病灶,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张跃明教授表示,此次分享的病例带来的提示是,卵巢肿瘤患者均需要加强长期随访,尤其是对卵巢颗粒细胞瘤此类较为罕见的肿瘤患者更应坚持长期随访,影像学检查在早期发现疾病复发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张教授还强调,临床医生在完成肿瘤的手术治疗后还应重视后续的维持治疗,术后化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最新的研究及指南推荐,选择最优化的化疗方案。

  在复发患者的预后方面,张跃明教授认为,由于颗粒细胞瘤发病率低、进展缓慢,目前缺少相关的前瞻性研究。针对复发患者常使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随着未来基因靶向治疗相关研究的开展,或将为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方案,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